嘉捷科技園
項目名稱:嘉捷科技園
項目地點:北京
建筑時間:2005
嘉捷科技園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涼水河畔,是以研發、辦公為主,生產為輔的高科技園區,項目占地7.2公頃,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。自2005年建成以來,先后引進了中國移動、中材建設、西班牙卡森、開發區環保局等知名企、事業單位入住,形成了良好的辦公氛圍與工業地產開發領跑者的美譽度。
嘉捷科技園的成功,一方面源于嘉捷美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戰略領先、運營科學、管理有序,另一方面則源于清潤國際設計團隊對設計品質不懈的追求?;厥桩斈暝O計歷程,百感交集。最佳關系的創造是項目成功最核心的因素。
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建筑師與業主的關系。建筑是建設者與業主共同智慧的產物,建筑師作為建設者的思想核心,其與業主匹配是極其重要的。匹配意味著對等交流,意味著坦誠、信任、欣賞、同舟共濟,更意味著相互需要的共生共贏。項目定位是設計的方向,正確的定位靠廣博的知識、靠市場的閱歷、靠職業的素養。沒有哲學素養很難找到項目的本質;沒有戰略眼光很難適度超前;而沒有一顆公心,項目不可能真正成功。開發企業最想尋求有策劃能力的建筑師,因為策劃不是設計之外的工作;建筑師最愿意與有策劃能力的企業家合作,因為搖擺不定、人云亦云的業主帶給建筑師的一定是無盡的痛苦。嘉捷與清潤的合作首先就是從策劃開始的,清潤抓住項目的關鍵點立足獨棟辦公市場:用稀缺性、多樣性、內向性克服地段劣勢,用建筑品質、園林品質、物業品質贏得市場。在雙方定位一致的基礎上,清潤國際進一步做到了項目策劃、規劃設計、建筑設計、景觀設計、室內設計的有機統一,真正做到了全程服務。
建筑不只是單一存在的個體,它與構成自然的許多秩序一樣,也是自然龐大秩序中的一個,這里就要談及建筑與場地的關系了。中國風水學的精髓就在于將人為的建筑活動納入自然秩序,從而于矛盾中找尋到微妙的平衡點,求得建筑與環境間的和諧。嘉捷科技園依風水之法:因地制宜進行小環境的營造。北有主樓,顯現出靠山之意向。南有河流,將吉地環繞,負陰抱陽,形成聚氣之所。景觀設計強調建筑與環境的和諧,室外空間亦成為建筑空間的延伸、疊加在一起形成寧靜的氛圍、給人豐富的聯想。自然是最偉大的設計師,人類無法超越。建筑最終會成為自然的一部分。
而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和而不同來解釋。建筑造型不同但是母題、基調、材質相同。同一母題的不斷隱性重復——標識柱、大門、圍墻、燈具、隔斷、植物色塊、水池等均采用相同的矩形母題,使建筑、院落、廣場、道路形成了有序空間的和諧感,人們可以清晰的辨明自己的方位,辨別出單體建筑。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,具有獨立性、展示性和識別性。整個園區的建筑均采用沉靜的灰色基調,與天然石材、鋼、玻璃建立起流暢的和諧感,表達出沉穩自信、簡約大方的特質。
建筑是為人服務的,首先要功能靈活,具備長期使用的靈活性;其次要舒適,通風系統、采光系統、采暖系統、空調系統等都采用了主動方式與被動方式相結合的形式,達到節能并舒適的目的。設計是對美的感知、理解和創造的過程。好的設計使人產生受尊敬的感覺。柱廊可以產生崇高感,從而使人產生尊敬感;辦公樓前的步道高于地面450毫米,也會使人產生高貴的感覺。這便是建筑與人之間的關系。
建筑與歷史的關系似乎很容易理解——我們繼承傳統就像繼承基因一樣。許多我們奉為真理的事情還遠遠沒有研究透徹,需要智者不懈的思考和投入。人類的許多未解之迷,蘊涵在偉大的古老建筑中、蘊涵在偉大的詩篇中。標識柱隱喻歷史的長廊,激發人的聯想。
科技園內的建筑在遮陽系統、材料選擇、生態技術集成方面,進行了探索。遮陽系統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盡相同,因此根據不同的朝向、玻璃面積的大小、室內空間的體積及對光線不同的需求,采用了適合不同建筑的遮陽系統。技術含量最高的是電動鋁質遮陽板,隨季節、陽光、日夜等不同環境進行角度調節;技術含量最低的是高大落葉喬木遮陽,夏季樹冠巨大、樹木茂盛,起到很好的遮陽作用;冬季樹葉盡落,陽光幾乎不受阻擋的進入室內。在建筑與生態的關系上,嘉捷科技園有了非常多新鮮的嘗試。這還體現在新型材料的運用方面,嘉捷科技園大量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——鋼材與鋁材。建筑采用鋼結構為主、鋼筋混凝土結構為輔的結構形式,充分考慮了鋼材可重復利用的特性。建筑的玻璃幕墻與門窗采用雙層中空玻璃帶低輻射(low-e)膜的節能保溫幕墻、門窗。低輻射中空玻璃具有較高透光率,而對于長波輻射熱具有高反射率,節能效果明顯。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在屋頂綠化、立體綠化方面的嘗試:立體綠化使綠色在三維空間中得到延伸,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,綠色象征著勃勃生機、生命的希望。生態技術:水源熱泵技術、中水利用、雨洪利用在運營中都起到了很好的節能效果。
嘉捷科技園的創作既要因地制宜、又要與自然相融合、與文化相銜接。所以是一件很復雜、很奇妙的事情,充滿痛苦也充滿詩情畫意。在心靈最寧靜的時候,讓想象力自由馳騁,讓生命中最本能的東西顯現出來,則空間、光線、造形、主題等會頓生腦中。從無至有,樂趣無窮。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的誕生、一種最佳關系的創造,是建筑師苦思后的結晶,也是建筑師的意義所在。